2025年09月09日   星期二
加入收藏
媒体视角|中央主流媒体纷纷报道我司这些事!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2021-12-29 09:22 星期三 阅读次数: 3059
媒体视角|中央主流媒体纷纷报道我司这些事!:

中央电视台

 

▶点击播放视频

 

12月26日夜间,南平浦城、武夷山、光泽等地出现降雪,面对恶劣天气,南平公司各部门快速反应,启动除雪保畅应急预案,有力管控,高效协调,科学做好除雪保畅工作,全力以赴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畅通,这项工作得到了中央电视台的报道。

 

中国交通报

点击查看原文

 

项目名片

 

泉(州)南(宁)高速公路永春互通至汤城枢纽段及沙(县)厦(门)高速公路德化至汤城枢纽段改扩建(简称泉南扩建)项目是《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中泉南高速公路和沙厦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备受瞩目。

 

泉南国家高速公路永春互通至汤城枢纽段改扩建工程起自泉南高速永春互通,经磻溪、岩峰、蓬壶,止于汤城枢纽互通,全长21.765公里。沙厦国家高速公路德化至汤城枢纽段改扩建工程起自德化,经苏坑,止于蓬壶互通,接泉南高速,左幅利用既有高速公路作为改扩建上行线,全长9.508公里;右幅利用既有高速公路3.258公里,新建11.776公里作为下行线,全长15.034公里。

 

项目总投资40.65亿元,全线设置互通立交6处,新建收费站1处,改扩建服务区、收费站各1处。

 

项目的建设对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提升国家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完善福建省高速公路网络,改善区域交通出行条件,促进闽西南协同发展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国防交通保障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冬日里的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漫山挂满橙黄的芦柑,累累硕果透出诱人的焰火,与泉南扩建工程如火如荼的施工场景相映衬,呈现出一片蓬勃火热的生气。

 

泉南扩建项目的建设,对于沿途的多个地区来说是一件大好事。据统计,泉南高速公路永春互通至汤城枢纽段的日均断面流量达3.68万辆次、沙厦高速公路德化至汤城枢纽段达1.51万辆次,两段公路的通行能力早已超负载。

 

为早日解决泉南及沙厦高速公路的交通瓶颈问题,2019年9月,泉南扩建项目进入了开工前的紧张筹备中,项目业主泉州达顺高速公路建设有限公司(简称泉州达顺公司)进驻永春时,恰逢《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发布,项目全体人员备受鼓舞。“坚持工地党建统领、筑就绿色品质泉南、建设人民满意高速,这是新时代赋予泉南扩建人的新使命,是我们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泉州达顺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吴文鸿话语铿锵。

 

向着既定目标勇毅前行\不懈奋进。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泉州达顺公司按照福建省高速公路工地党建“6432”(即六有、四亮、三化、双融)工作模式,落实“支部建在工地上,党旗飘在岗位上”主题实践要求,以创建“建设管理精细、质量安全可靠、经济绿色环保、创新驱动发展”的高品质高速公路为总体目标,力争将泉南扩建项目建设成为一流的改扩建样板工程。

 

党建引领 树立“路地同心圆”品牌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中建六局泉南扩建项目A2合同段的工地党建服务中心,立即被这里丰富的党建知识、舒适的学习环境所深深吸引,正对大门墙上的“党性锤炼之路、凝聚人心之桥、展示作为之窗、服务党群之家”标语极为醒目显眼,旁边巨幅大屏循环播放着泉南扩建项目宣传片。

 

在这里,记者系统地了解了新时代泉南扩建党建品牌的特色亮点。

 

据了解,泉南及沙厦高速公路多网交汇,项目施工涉及运营中的泉三、莆永、沙厦高速公路,涉及互通式立交6处,“边通车、边施工”交通组织布控难度较大,安全管理风险高;沿线涉及5个镇28个村,既有电力及其它管线处理、临时用地及征迁、与沿线城镇规划的关系等问题给项目的综合协调带来极大困难。

 

面对诸多难题,泉州达顺公司党支部落实“支部建在工地上、党旗飘在岗位上”主题实践要求,构筑了集项目业主、参建单位、地方政府、高速交警、综合执法、运营管理等相关单位党组织联学联建、共谋共促的“路地同心圆”党建品牌,全面实现工地建设提质增效。

 

为把工地党建工作做实做深,项目业主、参建单位4个工地党支部成立“大党建”建设小组,建立“1+3+6”党群服务体系,1个项目业主党支部作为大脑中枢,3个参建单位党支部作为四肢躯干,6个工地党群服务站作为神经末梢,为项目工地党建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阵地支撑。

 

在“路地同心圆”工地党建品牌有力引领下,泉南扩建项目以“一支部一品牌、一标段一亮点”为指引,谋划落实党支部联席议事制度,党建辅导专员挂钩项目,不断把工地党建的“根系”植入工程建设的现实“土壤”里抓实抓牢,培育了“先锋领航”“心动力”“五促赋能”三个有凝聚力、行动力、影响力的党建品牌,切实加强了工地党建与工程建设双促双进无缝衔接,为项目正常有序推进、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各项目合同段党支部今年还以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开展走访调查,梳理登记工地沿线的困难党员、孤寡老人等人群情况,建立民生台账,适时开展结对帮扶、助老助学、抢险救灾、治安联防等工作,并为困难群众提供就业岗位。

 

据了解,项目已捐款15万元,帮扶35人次,一项项爱心助力、一件件为民实事,如春风化雨,迅速融洽了路地关系,也为项目的迅速推进增添了内在动能。

 

 

品质为先 争创八闽标杆

 

地处闽西南山区的泉南扩建项目,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桥隧比高,其中泉南段达37.23%,沙厦段达62.26%。并且全线走廊带狭窄,项目涉及路基拓宽、高路堑边坡扩挖、桥梁拼宽与特殊桥梁路段拓宽、旧桥拆除、互通立交与分离立交的改造等关键点,这些困难给项目建设者提出了极高要求。

 

精心设计、优质耐久是项目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泉南扩建项目顺利推进的基础。“早在项目设计阶段,我们创新结合BIM技术,通过三维实景建模进行精细化设计,统筹考虑改扩建制约因素,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据泉州达顺公司副总经理潘文栋介绍,设计方案模型与倾斜摄影环境整合,充分展现项目改扩建前后与周围环境结合关系,以及既有道路和构造物的相互关系,便于施工中对跨线桥梁净空、行车视距等进行空间关系检查。

 

同时,项目前后多次修订论证的“创建绿色公路、打造品质工程”方案正式编制,为泉南扩建项目建设管理提供了遵循。

 

正式施工以来,泉南扩建项目严控关键环节,深入贯彻执行福建省高指“三准入、四集中、五提升”的标准化管理要求,以现场施工标准化,推动安全质量规范化,促进项目管理精细化。项目成立质量攻关QC小组,开展质量通病治理攻关行动,从质量通病清单、质量检查发现的问题清单着手,强化原材料控制,加强过程质量控制,落实首件工程制,全面推进工程质量提升。

 

实现项目的品质提升,创新是一把利器。在中交一公局泉南扩建项目A3合同段的下治隧道,项目引入了一台徕卡MS60高速影像全站扫描仪,有效保障了测量精度。据悉,徕卡MS60集超欠挖断面分析、方量计算、衬砌分析、超欠挖施工控制等功能于一体,不仅能够实现0.5秒测角精度,在隧道施工高湿度、高粉尘环境下能够获取可靠的数据,使测量更省心。

 

在下治隧道入口,建设者还采用了三向土工格栅进行路基填筑施工。“这种材料在纵向和横向上都具有很大的拉伸强度,和路基完全接触,可以增大摩擦力,防止路基水土流失,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和质量。”中交一公局泉南扩建项目A3合同段项目部总工程师史岩峰说道。

 

此外,A1合同段采用的劈裂注浆施工工艺、引入的泥浆处理压滤机,G合同段引入的新型锚斜托设备,全线运用镦粗车丝一体机等一系列四新技术,有效解决了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助力项目创建福建省改扩建工程标杆。

 

精准防范 绷紧安全生产弦

 

 

在项目建设者的心中,除了品质这种看得见的“外在指标”,还有一根绷在心里的“内在指标”弦,那就是安全生产。

 

项目控制性工程—壶东溪大桥横跨壶东溪,两侧桥台均位于剥蚀丘陵区,山体坡度很陡,最高墩柱高度达81.7米,加之墩柱垂直度控制难度大,为了确保施工安全,项目最终采用了液压爬模施工工艺。

 

据悉,这种施工工艺的模板面板及自动爬架能适用于截面形状改变,模板体系自重小,施工效率高、安全性能好,同时针对墩高施工安全风险性系数大,项目还对墩柱模板平台进行全封闭设计,进一步确保了高空的作业安全。

 

随着泉南扩建项目的迅速推进,隧道开挖的安全管理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江西现代路桥泉南扩建A1合同段的白云岩隧道管控中心,基于物联网的隧道施工综合管控系统正在稳定运行,一旁的安全观察员实时监控现场施工动态。

 

据了解,这套系统依托大数据运算,对工程安全、质量、进度等进行精益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实现了考勤定位、视频监控、气体检测、应急通信等全过程、全范围、可视化管控。在此基础上,项目还进一步建立了安全观察员机制,按照奖分、扣分规则对遵章守纪作业人员进行加分奖励,对违章作业人员进行扣分处罚,工人可以凭借积分,在积分兑换设备上自助兑换物品。“系统每月对工人的积分数据进行排名,将数据实时展示到大屏幕,并配合移动端微信积分兑换应用,能够充分发挥安全生产正向激励、反向约束作用。”江西现代路桥泉南扩建A1合同段项目经理廖光文说道。

 

不仅是壶东溪大桥和白云岩隧道的安全管控,在整个建设过程中,项目深化“平安工地”建设,推行安全防护标准化,采用封闭式挂篮、新型临时安全设施等加强涉路施工的安全防护,有效提升了全线的安全保障水平。

 

同时,泉南扩建项目还加强新安全生产法宣贯,落实安全管理责任,进一步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梳理汇编安全、工程等管理制度106项,做到责任落实、检查落实、规定落实、教育落实。编制班组岗前安全教育卡,按路基、路面、起重吊装、高空、电工等15项风险性较高的作业分别编制“十不准”禁令,提示存在风险点,提出防控措施,做到全线班组作业人员人手一册。

 

针对泉南扩建项目路段多网交汇的安全管理问题,“路地同心圆”联学共建机制同样发挥了巨大作用。运营管理、高速交警、综合执法等单位多次组织开展交通安全预案演练、专题培训,对全线尤其是长下坡段的交通组织安全风险点和管理关键点进行勘察论证和整改提升,精准防范、化解风险。

 

一系列的安全防控举措,进一步铸牢了泉南扩建项目在建设期间的安全防线。

 

绿色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泉南扩建项目的所在地永春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拥有牛姆林、北溪文苑等4A级景区,以及历史悠久的纸织画、白鹤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此丰富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对泉南扩建工程项目的施工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绿色发展、经济环保是项目建设的必然选择,从设计之初,泉南扩建项目就坚持生态环境优先,通过生态选线、植被保护、环保施工、节能减排等措施,深入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打造具有“绿色公路”特色的沿海山区生态旅游高品质高速公路。“我们将改扩建工程与自然景观无缝对接,拓展沿线的旅游功能,提升项目的服务内容与品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尽最大程度发挥区域高速公路网络的效能。”吴文鸿告诉记者。

 

在项目业主单位的统筹部署下,各参建单位提前规划驻地、场站、便道、临时用电、取弃土场等,结合永春县发展规划进行“永临结合”建设,通过租用闲置的岩峰村党群服务中心、泉州高速蓬壶收费站办公楼作为项目驻地等手段,大大节约了办公用地。

 

针对复杂的改扩建范围路段,项目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在主线15公里范围内还原项目沿线的真实三维实景,同时建立现场环境档案库,对于项目沿线范围内人文景观、环境资源留档备查,让施工后出现问题时有据可循。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泉南扩建项目部分桥梁桩基位于既有高速公路、省道周边,为进一步减少施工扬尘、废水废气、噪声污染,项目建设者采用了静态开挖成孔技术,自主设计新型水磨钻施工桁架,并配套使用水磨钻施工工艺,有效避免了对工地周边群众生活作息的影响。

 

基于绿色旅游公路的定位,泉南扩建项目还引入环保管家、绿化顾问,委托专业机构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方案》,落实各项环水保专项措施,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及水土保持等工作。

 

征途漫漫追远道,初心拳拳竞朝夕。在充满挑战的时代大考中,泉南扩建项目全体参建人员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满足美好出行要求”为根本遵循,用心谱写泉南扩建项目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