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报:强均质管控 造时代精品
莆炎高速公路福州段蒿口互通全景。陈俊祥 摄
福州绕城高速公路长门大桥钢桥面铺装。虞元茂 摄
厦蓉高速公路扩建漳州段B2标沥青拌和站。 池宜枝 摄
莆炎高速公路福州段面层摊铺。杨建平 摄
福州绕城高速公路试验段施工。欧阳有利 摄
莆炎高速公路三明段路面施工。 郭盛志 摄
四季轮转,寒暑交替,时间有一种像水一样的力量,既可以毫无痕迹地流过,也可以推动一切往前走。对于福建省高速公路来说,过去两年是不断创新蜕变的两年,也是持续提质升级的两年。
2018年年初,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总指挥部(简称福建高指)初次提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工程质量均质化发展理念,并在工程建设中不断实践,经过全体参与人员的共同努力,如今已经形成了基于沥青混合料拌和质量及路面平整度、压实度、渗水系数、结构层厚度等关键指标的均质化管控目标和技术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路面工程从质量合格到优质均质的管控难题,打通了高速公路建设的“最后一公里”,为践行交通强国“精品建造、精细管理”的建设要求,增添了新的助力,同时也为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作了新的探索和尝试。
“均质化理念的推进是福建省继施工标准化之后为全国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贡献,为福建高速公路跨山向海发展提供了扎实的技术支撑,同时也为构建现代化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福建经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严二虎说。
在聚焦“十三五”新增里程超1000公里、投资超1000亿元的目标下,福建省大力推进工程建设,为完成18个跨省通道全部打通、“三纵八横”高速公路骨干网基本建成的任务不断奋进。在保证数量、规模的同时,均质化无疑是福建高指自我加压、提高标准的一种姿态,同时也为新建高速公路项目树立了新标杆,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了助力,作出了贡献。
精细化管理 夯实品质基础
“打造品质工程,需要体系先行。”福建高指总工程师陈礼彪表示,“我们在提出均质化理念后,第一时间结合在建高速公路项目,详细规划均质化发展工作。”
品质工程不仅是建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为了保证对高速公路施工全过程管控,福建高指于2019年5月下发《关于推进高速公路路面工程质量均质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全面推行路面工程均质化管理。
方案的落实,在于细化举措。随着均质化理念的落实,福建高速公路项目管理者从日常管理着手,确保均质化理念推进工作能够有的放矢。
“建设开始阶段,我们严格要求项目业主在施工单位进场一个月内完成路面工程均质化实施方案,确保工程开展有据可依。”福建高指工程处副处长林志平谈起均质化管理,打开了话匣子,“施工实施阶段,我们通过强化施工单位责任,狠抓均质化实施方案的落实,严格保证沥青上面层施工时工作面连续长度不少于单幅10公里,并在过程中抽检均质化各项指标,加强工作面验收,由监理单位完成复核抽检才能进行上一层施工,坚决做到万无一失。”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均质化理念同样离不开优质原材料的使用。福建高指对原材料精细管控,通过把控细节,确保高速公路建设质量走上新台阶。
“采购原材料时,我们要求业主及施工单位严格审核厂家的生产规模、经营业绩,还要深入厂家,对其产品进行信息登记和管理,从源头上控制原材料质量。”福建高指工程处高工陈键灵介绍,同时,福建高指还对原材料作全覆盖检测,以责任追究机制和材料清退机制为抓手,严格进场要求,凡是不符合标准的原材料不能进入施工现场,确保所有材料100%合格。
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主要因素是人,人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是高速公路项目质量的重要保证,也决定着均质化理念能否高效推进。为此,福建高指从强化人员培养入手,在技术人员配备、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划,不断扎实提升均质化管控水平。
“我们要求在建项目业主至少应配备1名具有8年以上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负责路面工程管理工作,并配备熟悉路面工程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要求施工单位结合企业管理特色,总结凝练班组管理经验,培育产业工人,建设品质班组。”林志平说,“随着均质化理念的推进,福建全省路面在建项目及参建单位均高度重视均质化管理工作,广泛提高了质量管控意识。各在建标段均编制了均质化实施方案,开展了技术交底及总结提升工作,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完善均质化管理体系,掀起了一波均质化管理的比学赶超浪潮。”
应用“四新”技术提质增效降本
双拌缸水稳拌和楼、车载式桥面抛丸机、超高缓和段多路拱法施工……在莆(田)炎(陵)高速公路三明段YB3标现场,高速公路建设者向记者一一介绍项目的创新点。
同行的陈键灵告诉记者,在均质化理念实施过程中,技术创新是其能够取得更大实效的核心和关键,不仅确保各个项目完成了既定目标,同时也有利于不断提升均质化标准,为高速公路高质量建设提供更多保障。
以莆炎高速公路三明段YB3标为例,该标段采用先进的双拌缸水稳拌和楼拌和水稳材料。与普通拌和楼相比,双缸水稳拌和楼能够二次搅拌,可有效解决集料与水泥粘结强度不足的问题,提升混合料的级配均匀性,减少混合料的离析现象。
为落实福建高指《意见》中“水泥混凝土交界面抛丸处置应满足全断面混凝土粗骨料外露”的要求,该标段结合项目桥隧比较高、工期紧、零污染管控要求高等特点,还引进了佰锐泰克2-4800DH型抛丸机,提高抛丸处置精细化水平。“这套设备适合平整大面积作业,不仅效率高,而且需要的辅助人员少,能够有效清理桥面浮浆,确保水泥混凝土表面平整、粗糙、整洁。”中交一公局集团YB3标项目经理王磊介绍说。
创新无止境,为让创新理念在福建省高速公路项目得到贯彻落实,福建高指鼓励建设单位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支持参建单位引进先进设备或工艺工法,进行小微创新和提升。
以福州绕城高速公路为例,该项目始终以创建“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作为目标和方向,通过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确保了均质化工作的稳步推进。在摊铺和运输设备防离析改造方面,通过给料车尾部加挡板、给沥青摊铺机前挡板加装橡胶挡板等措施,高效解决了困扰均质化实现的问题。在通过创新应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项目也通过改造摊铺机叶片,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
莆炎高速公路福州段、京台高速公路平潭段项目在福州绕城高速公路“精铣刨﹢抛丸”的基础上,引进“精铣刨﹢车载式抛丸”,进一步提升了界面处理效果;莆炎高速公路福州段还主动引进全过程监控系统,加强路面施工过程控制。这些以创新为动力的筹划、改变,都为均质化理念更好地落实打下了坚实基础。
而莆炎高速公路三明段YB1标小型构件预制场则是该项目的亮点。该预制场研发了小型混凝土预制件自动化生产线。集成数控系统,实现了混凝土供料、振捣、养护、脱模、码垛、打包等工序闭合成环的自动化、全流水作业,节约了人工,降低了施工成本。
进入场内,映入眼帘的是一套智能养护系统。浙江交工集团YB1标项目经理虞元茂告诉记者,该系统通过安装电磁阀温感装置自动调节蒸养室内温湿度,有效保障了混凝土水化热的平稳释放,避免了因养护室内外温差过大造成的裂缝,保障了混凝土强度,大大缩减养护周期。
据统计,该预制场已获得多项科技成果,现已受理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工法1项,发表论文5篇。
信息化精细化 全过程可管控
在莆炎高速公路三明段YB1标施工现场,摊铺机徐徐向前,压路机来回碾压,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施工,而摊铺机上的LED屏幕和天线却格外引人注目。
“现场施工设备都安装了沥青路面施工信息化监控系统,通过手机就能查到它们的编号以及工作轨迹等信息。”陈键灵介绍说,类似这种信息化管理举措在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现场比比皆是,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现场监管手段。
谈到该系统引进的背景,虞元茂说道:“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由于其试验检测的延后性、施工的快节奏和施工成品的不可逆性,返工处理难度大、成本高。我们出于对品质工程和精细化管理的追求,引进了沥青路面施工信息化监控系统。”
据了解,路面施工信息化监控,是指在施工过程中采用GPS、RTK定位设备,对混合料运输路线、摊铺桩号、碾压轨迹实施全程监控,并通过信息化技术,实时监控混合料各项拌和指标,对配合比偏差较大的混合料进行预警告知和调控,从而实现路面施工质量全程可追溯、可管控,确保沥青路面整体施工质量。
“路面工程是最适宜、也最需要推行信息化管控的建设内容。随着新基建的提速,高速公路建设也应紧跟这一步伐,用好信息化手段。”陈礼彪表示,“提升信息化管控水平,是未来推广均质化的重要基础。”
信息化手段为日常管理精细化的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对沥青拌和站的数据监控,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控制较以前有了很大提升。比如福州绕城高速公路3个路面标的预警率从推行均质化管理之前的7.87%下降到推行后的0.01%。
“下一阶段,我们计划继续提升路面智能管控手段,在全省实现从原来单一的拌和站数据管控升级为拌和—运输—摊铺—碾压—验收全过程智能管控,为路面工程均质化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保障。”陈礼彪说。
工序控制严格 行车体验舒适
清晨,驱车行驶在莆炎高速公路上,宽敞平坦的路面与四周青山绿水相衬,别有一番景致。舒适的行车体验离不开高速公路建设者对路面平整度的追求。
路面平整度是高速公路通车后给司乘人员最直观的行车体验,也是外界评价项目施工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如何提升路面平整度至关重要。
“路面平整度必须自下而上全过程控制,下承层的平整度会直接影响上一层,因此平整度从路基交验开始,就要逐层控制每一道工序。”陈键灵说。
为此,福建高指要求严格把控路基平整度,对影响平整度的路基段落应进行二次处理,严重路段全部挖除,使用水稳料进行换填;对横向排水管等区域要保证回填质量,回填后采用钢轮压路机进行碾压,防止沉降,确保不影响路面平整度。
沥青路面接缝处理是路面平整度控制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路面均质化水平。鉴于此,福州绕城高速公路为了保证横接缝处的平顺,路面摊铺后立即用三米直尺检查平整度,去高补低,并用双钢轮压路机沿路横向碾压或斜向碾压,直至达到规定的密实度为止。
与此同时,福建高指贯彻路面零污染管控,做到工程建设与环保同步。
以福州绕城高速公路为例,项目自进场之初,即编制了《路面零污染管控方案》,并在施工全过程中认真落实。施工前期,该项目就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工序衔接,建立“污染源管控清单”,制定奖惩制度。施工中期,优化施工工艺,做好路口管控,严控外部污染,组织专人巡查、监督,不定期开展零污染专项检查,确保全线零污染管理受控。施工后期,对施工完成路段做好交通管制及交通引导工作,做好成品保护工作,加强全线路口管控及全线巡查工作。
奋楫而来,扬帆远行,福建省作为交通强国先行示范区,在均质化理念的推动下,扎实推进“绿色公路、品质工程”双创建工作,不断提升高速公路路面施工标准化、精细化、均质化水平。下一步,福建省将不断打通均质化发展的各个环节,不断推动高速公路建设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